close
會想看這本書,其實是受了烏龍兒的推薦
外加她的讀後評語 -- "看不太懂結局到底要寫啥,一整個感覺就是很糟糕,會讓我以為我的邏輯能力很糟"
讓我很有想挑戰看看的衝動
而其實這本小書在到手前也是幾經波折 --
從看完烏龍的書評開始想 (那時候還在巡者四步曲吧),然後三不五時的上書局找沒有,順道買了 "群" 和 "海",到整個漫長的 "群" 都快看完的時候,才在 piano 家如獲至寶的發現,前後一加減也快一年的時間 (其實是我 "群" 看太久了)...
整部作品有種感覺像在畫國畫,先勾勒出一幅大略的印象畫
再逐步對小物作特寫
而每個小物都可以獨自欣賞,自成一個故事,又可以跟其他小物作串連...
連一開始的路人、背景似的考古坑、天邊盤旋的老鷹、半空飄落下來燒掉半截的名片都可以是後來故事發展的伏筆...
前三個章節讀的很自然,像抽絲剝繭,一一交待每位角色的過去和現在,謎樣的內心世界
比較奇怪的是,完全沒有烏龍兒所謂很糟的部份,於是愈讀愈好生期待,故事的最後會有爆炸性的發展
結果,最後一章的末端,果然劇情急轉直下,辛先生被扔進了峽谷...
然後一個故事接一個故事再套一個故事
有種錯亂加被裝笑維的感覺
前三章本來好端端的故事發展,多了最後一章節,於是原本一切看似如此的真實,卻又變得如此不真實...
如果辛先生在河城是不存在,是想象,是某種時空上釋放了辛先生隱藏的自我,
那帽人、君俠、禿鷹、訪客就不會真實存在,那又何必一一交待眾人的過去?
又何必讓河城裡的眾人過去、現在與辛先生如此交錯?
如果讓辛先生好端端的去河城報到,整個故事告一段落,不就沒事了?
幹嘛好端端的把他扔下去了?
是該說前面三個章節看來太真實,最後一章太虛幻;還是該說只有最後一章節是真實,其他都是虛幻?
所以文中一再出現的河,是說前面三章節,其實只是表面上看到的河,被侷限住了,要追往緣頭?
還是作者自比這本小書是篇垃圾,鼓勵閱書的讀者都來當帽人,慢慢的挖掘這篇垃圾,各自玩味?
如果整本小書是以剖析辛先生的內心深處,以 "深" 來對應地底,那三萬呎的確夠深了...
如果河城的生活是善於隱藏內心的辛先生,期望表達內心、展開全新生活的一處
那或許前三章的故事都是反應辛先生的內心世界
而每位 "創造" 出來的人物,其實都是應辛先生要求想表達的一面
於是在他期望下,能全權掌控的河城,他希望能展現出以往不是別人眼中好好先生的那一面。
他最放不下心的紀蘭,他期望她能解脫對他的依賴,然後衣食無缺的自己飛。
他對大爆炸感到愧疚,想要不動聲色的偷偷知道每個人的想法,想要高高在上,知道所有別人不知道的事,於是創造了帽人。
他渴望被人了解,想找一個人取代阿鍾,於是創造了君俠,於是也讓阿鍾的碎片飛到了君俠手上。
(不過,既然是想像,那何不直接就讓阿鍾帶著紀蘭快意的遠走高飛就行了,為什麼硬是要搞死阿鍾,這點我又不懂了...)
然後製造了一個訪客,讓他有發洩變態虐待人的管道?
那有了訪客,為何又出現一個類似情況的小麥?
兩者的差別待遇,難道只是為了彌補心靈上一部份虧欠訪客的殘忍,試圖說明他是有原則的扁人,意境上追求人格的完美
那禿鷹的存在則是為了表現他文才上的懷才不遇?
而景小姐的出現,則自然的是為了滿足他對異性的幻想?
那南晞又該怎麼解釋?她自己自成了一個故事,辛先生在南晞的故事中倒是很自然的成了配角...
所以一切的一切,真的都只是辛先生的想像?這讓我相當好奇...
至少,在我掛掉的前一秒,一定不可能編的出那麼多角色,還幫每位角色安好個性,背景,互相的愛恨情仇...
嗯,所以,地底三萬呎,我看完了,情況並沒有比當初的烏龍兒好到哪裡去... (冏... )
如果辦一場書中角色喜愛度排名的話,我猜帽人會是第一名...
在動靜之間是如此的大智若愚,看起來什麼都不知道,但其實什麼都知道,
他聰明卻低調,他吝於表現自我卻又滿腔熱血
那辛先生呢?
沒什麼特別的感覺,雖然他是書中貫串全文的靈魂人物
但
我對作者以辛先生口吻來描寫事物的手法,卻異常的熟悉 (像李阿賢說話述事的口吻)
以另一個角度來看,阿賢和辛先生在某種程度上的表徵是類似的 -- 一樣的優秀,一樣的細膩,一樣強的自制力
也或許,辛先生所呈現的就是另一個朱少麟唄
外加她的讀後評語 -- "看不太懂結局到底要寫啥,一整個感覺就是很糟糕,會讓我以為我的邏輯能力很糟"
讓我很有想挑戰看看的衝動
而其實這本小書在到手前也是幾經波折 --
從看完烏龍的書評開始想 (那時候還在巡者四步曲吧),然後三不五時的上書局找沒有,順道買了 "群" 和 "海",到整個漫長的 "群" 都快看完的時候,才在 piano 家如獲至寶的發現,前後一加減也快一年的時間 (其實是我 "群" 看太久了)...
整部作品有種感覺像在畫國畫,先勾勒出一幅大略的印象畫
再逐步對小物作特寫
而每個小物都可以獨自欣賞,自成一個故事,又可以跟其他小物作串連...
連一開始的路人、背景似的考古坑、天邊盤旋的老鷹、半空飄落下來燒掉半截的名片都可以是後來故事發展的伏筆...
前三個章節讀的很自然,像抽絲剝繭,一一交待每位角色的過去和現在,謎樣的內心世界
比較奇怪的是,完全沒有烏龍兒所謂很糟的部份,於是愈讀愈好生期待,故事的最後會有爆炸性的發展
結果,最後一章的末端,果然劇情急轉直下,辛先生被扔進了峽谷...
然後一個故事接一個故事再套一個故事
有種錯亂加被裝笑維的感覺
前三章本來好端端的故事發展,多了最後一章節,於是原本一切看似如此的真實,卻又變得如此不真實...
如果辛先生在河城是不存在,是想象,是某種時空上釋放了辛先生隱藏的自我,
那帽人、君俠、禿鷹、訪客就不會真實存在,那又何必一一交待眾人的過去?
又何必讓河城裡的眾人過去、現在與辛先生如此交錯?
如果讓辛先生好端端的去河城報到,整個故事告一段落,不就沒事了?
幹嘛好端端的把他扔下去了?
是該說前面三個章節看來太真實,最後一章太虛幻;還是該說只有最後一章節是真實,其他都是虛幻?
所以文中一再出現的河,是說前面三章節,其實只是表面上看到的河,被侷限住了,要追往緣頭?
還是作者自比這本小書是篇垃圾,鼓勵閱書的讀者都來當帽人,慢慢的挖掘這篇垃圾,各自玩味?
如果整本小書是以剖析辛先生的內心深處,以 "深" 來對應地底,那三萬呎的確夠深了...
如果河城的生活是善於隱藏內心的辛先生,期望表達內心、展開全新生活的一處
那或許前三章的故事都是反應辛先生的內心世界
而每位 "創造" 出來的人物,其實都是應辛先生要求想表達的一面
於是在他期望下,能全權掌控的河城,他希望能展現出以往不是別人眼中好好先生的那一面。
他最放不下心的紀蘭,他期望她能解脫對他的依賴,然後衣食無缺的自己飛。
他對大爆炸感到愧疚,想要不動聲色的偷偷知道每個人的想法,想要高高在上,知道所有別人不知道的事,於是創造了帽人。
他渴望被人了解,想找一個人取代阿鍾,於是創造了君俠,於是也讓阿鍾的碎片飛到了君俠手上。
(不過,既然是想像,那何不直接就讓阿鍾帶著紀蘭快意的遠走高飛就行了,為什麼硬是要搞死阿鍾,這點我又不懂了...)
然後製造了一個訪客,讓他有發洩變態虐待人的管道?
那有了訪客,為何又出現一個類似情況的小麥?
兩者的差別待遇,難道只是為了彌補心靈上一部份虧欠訪客的殘忍,試圖說明他是有原則的扁人,意境上追求人格的完美
那禿鷹的存在則是為了表現他文才上的懷才不遇?
而景小姐的出現,則自然的是為了滿足他對異性的幻想?
那南晞又該怎麼解釋?她自己自成了一個故事,辛先生在南晞的故事中倒是很自然的成了配角...
所以一切的一切,真的都只是辛先生的想像?這讓我相當好奇...
至少,在我掛掉的前一秒,一定不可能編的出那麼多角色,還幫每位角色安好個性,背景,互相的愛恨情仇...
嗯,所以,地底三萬呎,我看完了,情況並沒有比當初的烏龍兒好到哪裡去... (冏... )
如果辦一場書中角色喜愛度排名的話,我猜帽人會是第一名...
在動靜之間是如此的大智若愚,看起來什麼都不知道,但其實什麼都知道,
他聰明卻低調,他吝於表現自我卻又滿腔熱血
那辛先生呢?
沒什麼特別的感覺,雖然他是書中貫串全文的靈魂人物
但
我對作者以辛先生口吻來描寫事物的手法,卻異常的熟悉 (像李阿賢說話述事的口吻)
以另一個角度來看,阿賢和辛先生在某種程度上的表徵是類似的 -- 一樣的優秀,一樣的細膩,一樣強的自制力
也或許,辛先生所呈現的就是另一個朱少麟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