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生活有那麼一陣子在思考 "生活的目的"
第一個想到的竟然就是某人說過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
(一整個就覺得狗屁不通,那獨自生活的人,不就完全沒目的?所以意思是鼓勵獨自生活的人乾脆去死死算了?)
碰巧最近在阿賢的 blog 看到在討論 "生活",一整個就是有感...
要討論 "生活" 前,嚴緊一點,應該要先定義一下,何謂 "生活"?不然只會淪為一種各自表態的各說各話...
生活應該是:在有意識的狀態下所作的各種行為都能泛稱作生活
原本是想寫 "有生命的狀態下",不過轉念一想,各種行為還是要在有意識的狀態下,才能算是對那個個體有意義 (對,這裡是用 "個體",我覺得要是石頭有意識,它每天頂著風吹日晒是它生活的一部份;海洋要是有意識,它每天的波濤洶湧,對它而言也會是生活的一部份,不過我們不是石頭,不是海洋,所以永遠不會知道到底有沒有 "意識" 這個成份在每天的日出日落中...)
所以對每個 "人" 而言,吃飯、睡覺是生活的一部份,發呆是生活,工作是生活,玩樂是生活,談戀愛是生活,興趣也是生活的一部份...
那生活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答案是 -- 在追求個人價值觀裡心靈上的滿足
所以有的人把自己的行程一定要塞的滿滿的,才會覺得充實,有滿足感;而有的人,簡單作個一、兩樣有興趣的,就覺得快樂;有的人會覺得看一整天漫畫虛度光陰很空虛,而有的人卻會在漫畫裡感受到很多精神上的鼓舞;有的人覺得打電動浪費時間,有的人卻在電動上獲得比真實世界裡更加真實的成就感...
所以生活的不快樂,是源於不管自身再怎麼努力卻都無法達到心靈上感到滿足的無能為力或是期望和實際親身經歷相反的落寞,亦或達到期望時感受到的結果和原本希望達到的感受明顯落差的失落
;簡言之就是心靈上有個洞名字叫作 "空虛",只要找個東西填起來,達到心靈上另一個滿足點就沒事了...
小小的滿足可以帶來小小的快樂,大大的洞則需要大大的滿足,相反的需要愈多滿足的,代表心靈的洞愈多愈大,所以有的人愛比較,因為不滿足,想要追根究柢,期望透過同樣的方法能達到他以為的別人快樂滿足的生活
所以期望愈少的人,愈不在乎的人,愈能在日常簡單生活中獲得享受的人... 應該會愈快樂
不過要是人人都沒什麼欲望,無欲無求,應該整個社會也都沒什麼競爭力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