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當年廉價買的小笨 Q 是還能用的,不過使用上實在是太多缺陷 -- 不是反應時間太長;就是當拍攝環境燈光不足時,不是過曝,就是曝光不足;加上記憶卡有問題 (插著記憶卡時,常容易當機... etc),自個兒亂拍,還能湊合著用,但說到要帶出去見世面,不是人家已經拍好 2、3 張了,小笨 Q 1 張才剛反應完;再不就是同樣的場景,和別臺拍出來一比,硬是遜上人家一籌 (或許拍的人技巧也有差吧);加上沒有手動選項,拍攝環境差一點,拍出來的效果就一整個慘到不行,非到不必要,真還不想帶小笨 Q 出門... @@

在政府消費券鼓勵下,就當政府贊助,買了一台新相機來玩玩了 ~

其實的其實,一開始還蠻想敗一臺數位單眼來玩玩的,不過,考慮到平常並不常使用相機,買到數位單眼,有點... 大材小用,而且的而且平均而言,一台數位單眼的單價至少都是隨便一臺數位傻瓜相機的 2~3 倍以上,加上自認攝影技巧並不怎樣,屆時帶一台數位單眼出去,又拍一些鳥鳥的照片回來,就沒有 "相機爛" 的藉口,可以牽拖了 (哇哈哈 ~ 說什麼單價太高,其實這才是主因吧...),比較了幾台數位傻瓜相機,最後富士 S2000HD 的 15 倍光學變焦、全手動光圈快門模式、多重防手震、1000 萬畫素及可變焦 1280x720 影片拍攝功能吸引到我的目光...


◎ S2000HD 基本規格:

感光元件:1/2.3英吋 CCD
有效畫素:1000 萬畫素
內建記憶容量:24 MB
最大影像大小:3648 x 2736
焦距/相當於35mm相機焦距:5-75mm (27.6-414mm)
LCD螢幕:2.7吋,23萬像素
最大光圈:F3.5(W)/F5.4(T)
測光模式:TTL 256 分區多重測光、單點測光、平均測光
對焦模式:自支援寬區對焦, 中央, 人面偵測或點對焦
快門速度:自動1/1000 至 4 秒手動
對焦範圍:一般:70 cm - 無限遠/Marco:1 cm/Super Macro:約 2cm 至 1m
ISO感光度:自動, 64,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白平衡:自動 / 晴天 / 陰天 / 螢光燈 1, 2 , 3 / 鎢絲燈
閃光燈:自動, 紅眼消除, 紅眼消除+慢速同步, 慢速同步, 強制不閃光, 強制閃光, 可外接閃光
 
電池:AA電池 x 4
淨重:426 g
體積:111 x 78.9 x 75.7 mm
防手振:CCD-Shift


◎ 實測:

防震測試:在時速 110 左右的高速公路上,以自動模式拍攝一旁經過的拖車 (光圈 F/3.5,快門 1/56 秒,ISO-400)


原本是想測一下防震效果和自動模式的能耐,沒想到畫面比想像中好很多,防震整個發揮功能 (徐董新車的防震應該也有貢獻一點),較遠的車頭部份整個清析,但從藍色車開始變得模糊 (尤其字的部份,整個看不出來在寫什麼),以手動模式改一下快門時間,應該會好上很多... 

快門測試:在 17 公里海岸線,手動模式拍攝被強風吹皺的水波瞬間 (光圈 F/4.4,快門 1/320 秒,ISO-400)


這天的風沙超大,本想拍夕陽的,結果一整個在遠遠的沙岸處就被狂風和揚起的沙困住,一時興起改試快門拍水波紋,拍的過程,風大到眼睛都快睜不開了...
原本的快門測試是拍飛鳥的,不過後來整理照片的過程一時手殘,誤刪,先拿這張充一下數,結論是 1/1000 秒以內的快門速度,只要不是拿來拍太奇怪的東西,不然 S2000HD 拿來拍瞬間的景物,是很夠用的 ~

夜景測試:半夜 11:30,在頂樓拍攝夜景 (光圈 F/3.5,快門 4 秒,ISO-400) 


難免有一些噪點,但比想像中好很多~

廣角桶狀失真測試:(焦距 5mm,光圈 F/3.5,快門 1/30 秒,ISO-400) 


左右兩旁幾乎沒什麼失真 (換算成 35mm 相機焦距,約 27.6 mm)

特寫鏡頭測試:(焦距 14mm,光圈 F/4.4,快門 1/210 秒,ISO-400) 


這應該就是數位傻瓜的宿命,除非用近拍模式拍一些近的東西,不然用一般的模式,不管怎麼拍,就是拍不出特寫鏡頭 (主題清楚,背景模糊)...


接下來試了一些 ISO 測試 (光圈 F/3.5) :
ISO100 (快門 1/4 秒,截圖放大 4 倍)


ISO200 (快門 1/8 秒,截圖放大 4 倍)


ISO400 (快門 1/4 秒,截圖放大 4 倍)


ISO800 (快門 1/15 秒,截圖放大 4 倍)


ISO1600 (快門 1/32 秒,截圖放大 4 倍)


ISO3200 (快門 1/64 秒,截圖放大 4 倍)


ISO6400 (快門 1/128 秒,截圖放大 4 倍)


在拍攝環境燈光全暗的情況下,固定快門時間 4 秒作測試:
ISO100 (快門 4 秒,截圖放大 4 倍)


ISO200 (快門 4 秒,截圖放大 4 倍)


ISO400 (快門 4 秒,截圖放大 4 倍)


ISO800 (快門 4 秒,截圖放大 4 倍)


ISO1600 (快門 4 秒,截圖放大 4 倍)


ISO3200 (快門 4 秒,截圖放大 4 倍)


ISO6400 (快門 4 秒,截圖放大 4 倍)


心得:
在燈光充足的情況下 -- ISO 100 和 ISO 200 就很夠用了,ISO 800 以上相機本身應該有動一些手腳 (去除噪點),至於 1600 以上噪點多到幾乎不能看...
在燈光不足的情況下 -- 似乎使用到 ISO 400 或 ISO 800 就很夠用了,使用到 ISO 1600 以上,反而會有過曝的風險...

接著是測光方式測試 (光圈 F/5.5 快門 1/5 秒): 
平均測光 (對焦亮部)


多重測光 (對焦亮部)


單點測光 (對焦亮部)


平均測光 (對焦暗部)


多重測光 (對焦暗部)


單點測光 (對焦暗部)


心得:
平均和多重測光,在對焦亮部和暗部時差異不大;單點測光差異最大,在最後一張對焦暗部時,明顯過曝...
而平均和多重測光在畫面亮度的比較上,多重測光的畫面看起來與單點測光對焦亮部時的畫面較接近,平均測光則看起來有被 LED 強光影響到,畫面看起來不管是對焦亮部還是暗部都比多重測光暗上一點點,...


※ 上網查了一下三者的差異:
點測光的話,相機永遠會依畫面中央那一小方塊的亮度來測光。許多高手愛用點測光,因為有操之在我的感覺,例如拍背光的人臉時,基本上相機就不容易拍出大黑臉來..但點測光也很容易造成失誤,例如在昏暗的咖啡廳中拍照時,一不小心畫面的中心剛好是燭火... 結果相機還以為現在很亮..就拍出黑漆漆的作品了。

平均測光就是拿整個畫面的平均亮度來做為要拍的亮度,很阿Q的作法,不過很適合完全不懂相機的人用。 (不會犯什麼大錯,但也不會測的太正確)

至於多重測光,或是中央重點加權測光,則是取上兩者的中間值...以畫面中心為主,但也不忽略四週的光線強度...  事實上這也是多數相機放在全自動那一檔時的預設測光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BC 的頭像
    CBC

    CBC 的部落格

    CB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